人物
时段
朝代

編年類
地理類
紀事本末類
別史類
政書類
史鈔類
金石類
 (王卒子地立/是为湣王)

孟轲去齐
 是时天下方务于合从 连横
以攻伐为贤而孟子独
 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万/氏)
 (芮伯万/之后)之徒序诗书 (第 26b 页)
 便有轻重以此言之欲相厚岂有量哉欲遂立桓文

 辅微国当勉卒功业欲三分鼎足 连横
合从亦宜以
 时定今之议者必有任嚣教尉佗制七郡之计王者
 有分土无分民自适已事而已因授融凉州牧玺书 (第 28a 页)
 遂更造桥三丈六尺(水经/注)晋永和十二年秦主生发三
 辅民治渭桥(通/鉴)刘裕入关又燬之后魏重造贞观十年
 移于今所(元和/志) 连横
门抵禁苑南驰终岭商洛北走滇
 池鄜畤(乔潭中/渭桥记)旧止名渭桥因西有便门桥东有东渭
 桥故加中以别 (第 5a 页)
  中渭桥记           乔潭
自鸟鼠穴者兹水广矣依凤凰城者兹桥壮矣水朝巨
海而不竭桥通大路而居要不然岂自秦至我唐六千
甲子而独存也稽厥弘道率兹帝圻候天根之见当农务
之隙司金司木鸠而积也水工木工速而至也挥刃落
雪荷锸成云京兆尹紫绶而董之邑吏墨绶以临之远

迩子来结构勿亟无小无大咸称天休经之营之不愆
于素丹柱插于坎陷朱栏赩而电炫乃虹引成势犹雀
填就功 连横
门抵禁苑南驰终岭商洛北走滇池鄜畤
济济有众憧憧往来车马载驰而不危水潦起涨而转
固人思启者吾其能济赩赩 (第 71a 页)
  西林县(康熙五年上林长官司改)



















  直𨽻郁林州

  省西南千四百一十里为郁林州北界梧浔东南
接高廉西 连横
贵大容之山绵亘数百里屹峙其
后南流定川之水发源容山绕州而南奔注于海
是交广之襟喉也秦属桂林郡汉以后属 (第 44a 页)
  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
  补以少壮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是况渤海
  女直高丽合从 连横
不时征讨富者从军贫者侦
  候加之水旱菽粟不登民以日困盖势使之然也
  方今最重之役无过西戍如无西戍 (第 37b 页)
   弁 言

  这本「闽海纪要」是根据 连雅堂
氏的「台湾诗荟」本标点排印的。在「台湾文化三百年纪念会」出版的「台湾史料集成」里,载有「台南 (第 1 页)
连雅堂
氏藏」之「海纪辑要」的「写真」。但是,一经比照,这一「写真」的「海纪辑要」,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 …… (第 1 页)
将耆旧名流之功勋文采,炳炳琅琅,并传天壤,岂非一大快事哉?东宁灭后二百四十有二年岁次甲子冬至日,台南 连横
序于大遁山房』。
  因为本书原由连氏「传缮印行」,所以错字、脱字特多。兹经吴幅员兄参考「海纪辑要」 (第 2 页)
  「台湾文献丛刊」的创刊旨趣,已见这本「提要」(上)「述例」;而其搜辑范围,亦分详「述例」与「提要」(下)「广例」中。但进而申论其创刊及搜辑范围的意义,实有未尽。台湾之与大陆,不论从地缘以至血缘,都属一体;虽先后曾遭受异族侵陵的影响,而这种「血浓于水」的相互关系,永难磨灭。此在台湾历史文化上所留的纪录与遗迹,班班可考。 连横
著「台湾通史」「自序」有云:『洪维我祖宗渡大海、入荒陬以拓殖斯土为子孙万年之业者,其功伟矣。追怀先德 …… (第 1 页)
    (附)寄鹤斋诗选二百三十三首
第六0种 台湾外记(江日升)
第六一种 新竹县志初稿
第六二种 杨勇悫公奏议(杨岳斌)
第六三种 树杞林志(林百川、林学源)
第六四种 台湾诗乘 (连横)
第六五种 台湾府志(高拱乾)
第六六种 重修台湾府志(周元文)
第六七种 郑成功传(郑亦邹)
   …… (第 9 页)
    (附)台湾番社图(黄叔璥)
第九一种 台湾私法商事编
第九二种 噶玛阑志略(柯培元)
第九三种 斯未信斋杂录(徐宗干)
第九四种  剑花
室诗集 (第 11 页)
(连横)
第九五种 厦门志(周凯)
第九六种 东南纪事(邵廷采)
第九七种 张文襄公选集(张之洞)
第九八种 …… (第 11 页)
     (附)沿海形势略

第一二七种 鹿樵纪闻(梅村野史)
第一二八种 台湾通史 (连横)
     (附)
(第 14 页)
连雅堂先生
年表(连震东)
第一二九种 台海见闻录(董天工)
第一三0种 台湾通志
第一三一种 李文忠公选集(李 …… (第 14 页)
     (附)台湾府属渡口考(俞正燮)
第一五六种 彰化县志(周玺)
第一五七种 郑氏史料初编
第一五八种 清世祖实录选辑
第一五九种 苗栗县志(沈茂荫)
第一六0种 噶玛兰厅志(陈淑均)
第一六一种 台湾语典 (连横)
第一六二种 台湾三字经(王石鹏)
     (附)台湾说略
第一六三种 东山国语(查继佐)
    …… (第 16 页)
       书湖州庄氏史狱(翁广平)
第一六四种 澎湖厅志(林豪)
第一六五种 清圣祖实录选辑
第一六六种 雅言 (连横)
第一六七种 清世宗实录选辑
第一六八种 郑氏史料续编
第一六九种 南明史料
第一七0种 栎社沿革志 …… (第 17 页)
    王得禄行述
第二0六种 戴案纪略(蔡青筠)
第二0七种 陈清端公年谱(丁宗洛)
第二0八种  雅堂
(第 21 页)
(连横)
第二0九种 野史无文(郑达)
第二一0种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选辑 (第 21 页)
  本书(一册七八面四六、八00字)分上下两卷,夏琳撰。琳字元斌,泉南人。泉南当指福建泉州南安,系与郑成功同里。

由于本书所述台湾郑氏史事及若干关系文书多为他书所无,或为其亲历目睹之纪录。本书据 连横
校刊本排印,今加「弁言」并将「连序」全行引入。「连序」云:『起隆武元年,讫永历三十七年,凡郑氏三世之 …… (第 10 页)
以下未见编入。
  本书据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所藏抄本(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藏本同)略加整理,分卷排印。 连横
「台湾通史」撰有「刘璈列传」,特为录置卷首「弁言」之后;传中未载同治十三年事迹,得此可补其遗。
   …… (第 14 页)
  本书(一册一三六面八一、六00字)不分卷,林百川、林学源合纂。百川,清附生;学源,光绪二年入台北学府,选用训导。日人据台第四年(光绪二十四年),应树杞林办务署之托,编修此志。按树杞林,位在新竹城东南二十五里。办务署所辖地区:东自油罗、西尽西排河、南极纱帽山、北暨九芎林。此志之纂修较「苑里志」(见第四五种「苑里志」篇)迟一年;门目编列,悉与相同。
       第六四种「台湾诗乘」

  本书(二册二六二面一五七、二00字)分六卷, 连横
撰。作者 (第 32 页)
武公,
号雅堂、别号雅棠、又号剑花;台南人。清光绪四 …… (第 32 页)
读此编者,其亦有感于变风、变雅之会也欤』!
  连氏所著,除本书与「台湾通史」、「台湾语典」外,尚有 「剑花
室诗集」、「雅言」及 (第 33 页)
「雅堂
文集」等书,分详第九四、一二八、一六一、一六六、二0八种诸篇。
       第六五种「台湾府志」 …… (第 33 页)
       第九四种「剑花室诗集」

  本书(一册一五二面九一、二00字)合「大陆诗草」、「宁南诗草」及「剑花室外集」之一、之二而成, 连横
撰。作者别号剑花,其里居、阅历见第六四种「台湾诗乘」篇。作者尝于民元至三年畅游大陆,得诗一百二十六首 …… (第 46 页)
十二年)离台赴沪,所作凡二十一首,先生亦亲自编入此集中』。合计后补诸诗,共得二百七十五首。又,作者著 「雅堂
文集」(刊列第二0八种)中另有「宁南诗草序」一篇,可供参读。「外集」二,「弁言」亦有说明: (第 47 页)
「剑花
室外集」之一,『为先生自乙未(清光绪二十一年)割台以后,至辛亥(宣统三年)游大陆之前青年期之作,凡四 …… (第 47 页)
  本书(一册一四六面八七、六00字)分上中下三卷,作者在「自序」末署为「娄东梅村野史」。书为纪事体,自南明福王至桂王,都四十一篇;间有异闻。或谓此书为吴梅村著,又以为即「绥寇纪略」之别称。惟孙毓修所撰跋文指出:『盖「绥寇纪略」当时罕见,故不能与之一校耳。今以照旷阁刊本与此书对勘,则截然不同;所题「梅村野史」当另是一人,非必定是骏公(按梅村名伟业,字骏公)也』。又其卷二「郑成功之乱」篇叙郑氏之亡,梅村已早卒;此书非其所作,又得一明證。
       第一二八种「台湾通史」

  本书(六册一、0六四面六三八、四00字)凡三十六卷, 连横
撰。作者(里居、阅历见第六四种「台湾诗乘」篇)对于此一保存台湾历史文化之名山事业,著手于清光绪三十四 …… (第 60 页)
  本书(一册一四0面八四、000字)凡八卷,陈肇兴撰。肇兴字伯康,彰化人。清咸丰戊午(八年),举于乡;颜所居曰「古香楼」,读书咏歌以自娱。同治元年,戴潮春(万生)事变起,慨然投笔从戎。彰化陷,只身冒险逃入集集;仍从事奋练乡勇,援官军。事平不仕,设教于里。所著诗篇, 连横
「台湾诗乘」称其为「陶村诗集」四卷、「咄咄吟」一卷;民国二十五年,同里杨珠浦重刊,题曰「陶村诗稿」, …… (第 68 页)
       第一六一种「台湾语典」

  本书(一册一0八面六四、八00字)分四卷, 连横
撰。作者(里居、阅历见前)于民国十六年因感于台境日化渐厉,贾其馀勇,从事于「台语」之研究,以期保存固 (第 75 页)
有语言。嗣由十八年开始撰著,至二十二年完成。全书共收一千一百馀条,举凡台湾方言,无不博引旁證,穷其源流。此书初名「台语考释」,有「自序」二,并见第二0八种 「雅堂
文集」。在当年异族侵陵之下,此书保存「台语」之价值,远高于语言学本身。
       第一六二种「台 …… (第 75 页)
       第一六六种「雅言」

  本书(一册一三0面七八、000字)全一卷, 连横
撰。民国二十二年,作者(阅历见前)自台北回台南,在当地「三六九小报」发表「雅言」专栏,连载百号,都二 …… (第 77 页)
  本书(一册一八0面一0八、000字)全一卷,傅锡祺撰。锡祺字鹤亭,又字复澄;台湾(今台中)人。当清光绪三十二年时,始入栎社;至民国六年,接任社长。台湾在日据时期,各地诗社簇出,中以南社、栎社、瀛社分据台南、台中、台北,鼎足而三,最负盛名。 连横
在民国十三年所作「台湾诗社记」云:『栎社为台中诗人荟萃之所,林痴仙之所倡也。……己酉(清宣统元年), …… (第 78 页)
  本书(一册一一四面六八、四00字)分上下两卷,丁宗洛编。宗洛字瑶泉,广东海康人;与书中主人有世谊,为其乡里之后辈。按陈清端公(瑸)阅历以及宦台所遗部分文字,已见第一一六种「陈清端公文选」篇。丁氏乃于道光初年辑此「年谱」,上距清端之世已逾百年。谱中引用陈氏家藏诸书,除前辑「文选」所据已刻之「陈清端公文集」外,尚有未刻之「文稿」。因此「文选」所收有关台湾文献,犹多遗略。此书不但可详清端之立身行事,更可补「文选」之不足。书前,并收有「国史列传」等文。
       第二0八种「雅堂文集」

  本书(二册三0六面一八三、六00字)分编四卷, 连横
撰。作者(里居、阅历见第六四种「台湾诗乘」篇)号雅堂,因以名集。此书系由作者哲嗣震东先生提供 (第 94 页)
「雅堂
文集」原抄稿以及其他手稿,并经多方徵集资料,合并整理而成。前两卷,按类分编:卷一,收论说文十八篇、序 …… (第 94 页)
  本书(二册二六0面一五六、000字)不分卷,据江阴缪荃孙「续碑传集」及江都闵尔昌「碑传集补」选辑而成;因前有第二二0种「碑传选集」之辑,故名之以「续集」。按前辑所据钱仪吉纂「碑传集」讫清嘉庆朝止,缪集(宣统时纂)续自道光朝以至光绪末年;闵集(民初纂)既续晚出之文,并补道、咸以上所遗。本书所取碑传计有六十人,采文六十一篇。其中除有清中叶以下关系台湾人物以外,亦有南明遗逸之士,盖属闵集所收道、咸以上之人。体例一如前辑,不依类分,改按时代先后混一编次。惟少数南明人士,别以「补录」出之,载于书末。
       第二二四种「台湾诗荟杂文钞」

  本书(一册八八面五二、八00字)不分卷,集自 连横
在日据台湾时期所编「台湾诗荟」杂志;因所集各篇章间有「叙言」或「跋语」皆出诸原刊编者(署名雅棠)手笔 (第 101 页)
  本书(三册五二二面三一三、二00字)分编二十五卷,乃选抄诸家有关台湾史事之诗篇辑成。有关台湾诗篇,除见已刊各种「方志」及第六四种「台湾诗乘」 (连横
撰)外,另见已刊专集者合共近三十种(书目详本书「弁言」);其馀未刊专集与零 (第 133 页)
人。自天启四年,至永历十五年,荷兰据有台湾凡三十八年,而为成功所逐。于是郑成功之威名震乎寰宇。
   连横
曰:台湾之名,始于何时,志乘不详,称谓互异。我民族生斯长斯,聚族于斯,而不知台湾之名义,毋亦数典而忘 (第 23 页)
  左丘明作春秋传,以三十卷括二百四十年之事,于会升贤之。司马迁作史记,叙三千年事,仅五十万言;班固作汉书,叙二百四十年事,至八十万言。其烦省之异若是。张世伟乃谓班不如马;刘知几则言古今不同,势使之然,不得斥近史为芜累。然哉!然哉!今珂读 连君雅堂
台湾通史,见其烦省适中,而三复叹美之者以此。通史者,通贯古今之史,与断代史异,则尤易烦不易省者。 (第 3 页)
雅堂
为是,凡一千二百九十年之事,悉具于八十八篇,而乃钜细毕举,无漏无蔓。盖为纪四、为志二十四、为传六十, (第 3 页)
踵龙门之例而变通之,附表于志中,取便观览,为今之学者计也。其所纪载,始隋大业元年,终清光绪二十一年。台湾文献,于是不坠。
  抑珂尝闻之,知几谓作史须兼才、学、识三长。 雅堂
才、学伟矣,其识乃尤伟。知民为邦本,非民则国曷以立,故于民生之丰啬、民德之隆污详言之,视昔之修史从重 (第 3 页)
兵、刑、礼、乐者何如耶?珂不敏,比亦粗有撰述,于民事辄致详,犹 雅堂
之志也。既卒读,爰书此以归之。
  中华民国十四年仲夏,杭县徐珂谨书于上海。 …… (第 3 页)
  伟哉!郑延平之启台湾也。以不毛之地、新造之国,而抗强胡百万之众,至于今遂为海中奥区焉。余昔者闻其风烈,以为必有遗民旧德在也。直富有票举兵,余与其人多往复,为有司所牵,遁而至台湾。台湾隶日本已七年矣,犹以郑氏旧事,不敢外视之。逾十年,汉土光复。又十四年,遗民 连雅堂
以所作台湾通史见示。
  台湾故国也。其于中国,视朝鲜、安南为亲。志其事者,不视以郡县,而视以封建之 (第 5 页)
国,故署曰通史,盖华阳国志之例也。郑氏多武功,政治阔略,清人得之,从事亦尚简,故所言不能如华阳国志详备。若其山川、邑落、物产、谣俗之变,则往往具矣,然非作者之志也。作者之志,盖以为道土训者必求其地建置之原。台湾在明时,无过海中一浮岛,日本、荷兰更相夺攘,亦但羁縻不绝而已,未足云建置也。自郑氏受封,开府其地,孑遗士女,辐凑于赤崁,锐师精甲环列而守,为恢复中原根本,然后屹然成巨镇焉。郑氏系于明,明系于中国,则台湾者实中国所建置。其后属清、属日本,视之若等夷。台湾无德于清,而汉族不可忘也。余始至台湾,求所谓遗民旧德者,千万不可得一二。今观 雅堂
之有作也,庶几其人欤?
  豪杰之士无文王而兴者,郑氏也。后之豪杰,今不可知。虽然,披荆棘、立城邑于 (第 5 页)
三百年之上,使后世犹能兴起而诵说之者,其烈盖可忽乎哉? 雅堂
之书,亦于是为台湾重也!
  中华民国十六年一月,章炳麟。 (第 6 页)
   徐 序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 连雅堂先生
所著之台湾通史第一次在国内印行。六月,排版将毕,其哲嗣连定一先生命余作叙。余与定一先生十馀年故交,谊 …… (第 7 页)
  今日故土恢复在即,吾国人对于斯土千馀年之经历,亟宜有所研讨以备来日之鉴戒。而有关之典籍文献殊未丰富,识者憾之。 雅堂先生
为吾国者民党,邃于史学,积数十年之力,成台湾通史巨著。余尝读其书,吾先民千馀年艰辛缔造之遗迹罔弗覶陈 …… (第 10 页)
  自开罗会议决定台湾复归我有,举凡台湾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益成为国人研究之对象。然有系统之著述,尚不多觏,学者病焉。
  台湾通史者,史家台湾 连雅堂先生
之遗著也。忆初刊于二十年前时,余得先读。以子长、孟坚之识,为船山、亭林之文,叙述自隋代以至甲午千馀年 (第 13 页)
间之事,纲举目张,钜细靡遗,且包藏人类生存为历史进化重心之奥义,洵为近世中国史学之伟作也。余曾代乞章太炎先生为之作序。近者商务印书馆闻 雅堂
哲嗣震东君存有是书,欲其重版以饷国人。且以著者抱失地之痛,抒故国之思,激发正气,非斯人不能作也;因徵 (第 13 页)
诸震东。震东亦以是书如流传宇海,不特彰先人之精忠,亦且发潜德之幽光,欣然许之。乞序于余。
   雅堂先生
平生著作丰富,台湾通史而外,如台湾诗乘、台湾语典及诗文集等书,无不充沛民族精神、爱国热诚。尝以台湾所 (第 13 页)
失者土地,而长存者精神;民族文化不灭,民族复兴亦可期。民国二十二年,震东返国, 雅堂
致余书曰:『昔子胥在吴,寄子齐国;鲁连蹈海,义不帝秦。况以轩辕之冑,而为异族之奴,椎心泣血,其能无痛 (第 13 页)
?且弟仅此子,雅不欲其永居异域,长为化外之民,因命其回国,效命宗邦也』。真挚沉痛,大

义凛然,感动之深,历久难释。今胜利到临,台湾收复,指日可待。余向以 雅堂
存台湾于文化者,今竟重光台湾,虽 (第 14 页)
雅堂
不及目,而震东克绍先人遗志,服务祖国,且已实际参加收复台湾之工作,而其呕心之作,又得随乡邦重光而重 (第 14 页)
刊之,永垂不朽, 雅堂
有知,亦可含笑于九泉矣。今后台湾历史,应如何发扬光大之,深有赖于读是书者,而于震东君尤殷殷属望焉。 …… (第 14 页)
  洪维我祖宗渡大海,入荒陬,以拓殖斯土,为子孙万年之业者,其功伟矣。追怀先德,眷顾前途,若涉深渊,弥自儆惕。乌乎念哉!凡我多士及我友朋,惟仁惟孝,义勇奉公,以发扬种性,此则不佞之帜也。婆娑之洋,美丽之岛,我先王先民之景命,实式凭之!
  中华民国七年秋八月朔日,台南 连横雅堂
自序 (第 16 页)
剑花
室。 (第 16 页)
轩天津总兵,何祐梧州副将。诸将及明室诸王配之各省。自成功至克塽,凡三世,三十有八年,而明朔亡。
   连横
曰:清同治十三年冬十月,福建将军文煜、总督李鹤年、巡抚王凯泰、船政大臣沈葆桢奏言:『明季遗臣、台阳初 (第 54 页)
台湾通史卷五
                        台南 连 横雅堂

   疆域志

  光绪十一年秋七月初八日,钦差大臣左宗棠奏请台湾建省。旨下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 (第 105 页)
台湾通史卷六
                        台南连 横雅堂撰
   职官志

   连横
曰:台湾为荒服之地,中古未入版图。草衣木食之民,自生自养,老死不相往来,固不知所谓政治也。及隋、唐之 (第 133 页)
 户役志

  户役之制,三代详矣。汉法:郡国上计,岁登其民于宰相,副在太史,所以施政教而行徵令也。 连横
曰:国者,民之国也,与民治之。是故管仲相齐,作内政而寄军令;商君用秦,立保甲以厉耕战:故能有胜于天下 (第 151 页)
台湾通史卷八
                        台南连 横雅堂撰
   田赋志

   连横
曰:井田之法废矣,乡曲猾豪,夺民之田,以殖私利。用其富厚,敖游官府,骄奢淫佚,势过王侯。而为之佃者, (第 167 页)
湾通史卷九

                        台南连 横雅堂撰
   度支志

   连横
曰:台湾,天富之国也;官山府海,利尽东南。荷人得之,欲以掌握通商之霸权。顾其时地利未启,移民未多,归 (第 197 页)
湾通史卷十

                        台南连 横雅堂撰
   典礼志

   连横
曰:礼,所以辅治者也。经国家,序人民,睦亲疏,防祸乱,非礼莫行。故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第 241 页)
湾通史卷十一
                        台南连 横雅堂撰
   教育志

   连横
曰:嗟乎!自井田废,而学校息,人才衰;朝廷之所以取士者,唯科举尔。夫科举非能得人才也,而人才不得不由 (第 267 页)